本次調查對象被限定在2016年畢業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博士畢業生。為保證調查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調查在高校學生的寢室進行,覆蓋中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227所高校,其中81所是國家列出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學校”。2580名畢業生參加了本次調查,來自211 和985的畢業生達到60.1%。受訪的男性與女性各占一半,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分別為88.4%和11.6%。本科畢業生中女性受訪者略占多數,為52.3%,男性碩士畢業生則占68.7%。
由于大學畢業后的去向有多種選擇,而不同選擇對于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并未顯現出明顯的差異,畢業生們對“畢業后是否馬上就業”產生了選擇困難。調查發現,即使有約30%的畢業生確定在國內或者國外繼續求學,他(她)們中仍有不少人會去申請工作機會或者實習機會,希望即使不會馬上工作也能有段工作經歷,對職場有所體驗。同樣,已經獲得offer的畢業生中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對于自己是否就此有個“好”的職業開端并不肯定,所以延遲簽約或者簽約后毀約的現象日益頻繁。
名校學子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多數名校生并不急于定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數據顯示,約有三分之一211、985的畢業生選擇繼續求學進修,而打算畢業后就工作的名校生中的多數人仍處在對就業機會的選擇和比較中。
一線城市成為多數大學生工作和讀研的首選地區。由于一線城市擁有較為成熟、豐富的服務產業和眾多的知名企業,可以提供更多適合大學生學識、眼界和施展才華的工作機會。
多數畢業生期望年薪4.5~10萬元,并表示多數雇主可以滿足畢業生的收入要求,但是畢業生對雇主的要求不僅限于收入,也并未計劃在一家企業里長期服務,畢業生對雇主提供的工作條件和環境期望較高。
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說,大學生能對自己前途的多重思考是一個趨好的現象,數據上看,讀研、創業、做公務員和求職就業的比例分布也較為合理,但是畢業生對前途的考慮和對職業機會的選擇比較功利。雖然畢業生們并不打算在一家企業長期服務,但是對第一份工作又寄予過高的期望。調查發現,畢業生們都希望從第一份工作獲得專業技能、經驗和人脈,不少人對于自己兩三年后達到的職場地位有明確的目標,甚至已經設計好工作幾年后跳槽或再去學校進修的路徑,但是很少提及對雇主的貢獻和回報,更幾乎無人提及對“社會現狀的改變”。另有12%的畢業生表示“不想再求學”。
盡管中國經濟處在變化周期,但是大學生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不高,延遲就業和對雇主的挑選將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