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機構(無論偏股型的、專戶)倉位一致趨同,均維持高倉位,私募主體在倉位上差異化相對明顯,高、中、低倉位占比相對均衡。調查結果顯示:偏股型產品高倉位(倉位八成以上)占比達84%,成為主流,而偏股型產品中性倉位(倉位七成至八成)、低倉位(倉位六成至七成)的分別占比、3%;專戶產品中,63%的比例維持在高倉位(倉位六成以上),29%的維持在中性倉位(倉位三成至六成),8%的仍維持在低倉位運作(倉位零至三成)。相較于公募。私募間的倉位差異化較大。有43%的私募維持在中性倉位(倉位三成至六成)操作,有40%占比的私募選擇高倉位(六成以上)操作,而17%的私募則選擇了低倉位(倉位零至三成)進行操作。
多數投資者預期1月會上演“春季行情”,但預期回報率相對有限。調查結果顯示,近77%的投資機構認為存在“春季行情”,其中60%的受訪者預期1月份投資回報率在0%-10%,17%的受訪者構預期回報率在10%-30%。而有23%的機構投資者不看好1月“春季”行情,其中13%的機構預期回報率在(-10%)-0,10%的機構預期回報率在(-30%)-(-10%)。
“禁止減持令”即將到期,86%的受訪者認為會出臺相關對沖政策,對沖政策出臺后該事件對市場沖擊相對有限。僅有14%的投資者認為,到期事件影響較大,對沖政策無論出不出臺,1月市場均難有行情。
市場風格方面,超過6成投資者認為2016年1月份為結構性行情,以中小市值為主。調查結果顯示,65%受訪者認為2016年1月為結構性行情,以中小市值為主;19%受訪者認為是藍籌行情;16%受訪者認為是普漲行情。
最為關注的1月份事件,超過半數的投資者選擇了“1月6日召開的CES”,其次是1月15日的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調查結果顯示,有55%的投資者對于1月6日即將到來的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最為關注;而選擇關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中國大數據國際峰會、國家科技進步獎、充電樁國標實施、地方兩會陸續召開的”比重分別13%、11%、10%、6%、5%。
行業配置方面,大多數投資者依舊傾向于超配TMT,其次是醫藥生物、軍工等。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機構投資者(65%)1月份選擇配置TMT行業,其次對醫藥生物、軍工、大金融、房地產及產業鏈、食品飲料、有色、農業、電氣設備、餐飲旅游等行業也有一定偏好。
1月份主題方面,機構看好的主題占比前三:VR、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駕駛,占比分別達49%、42%、42%。其次看好的分別是IP泛娛樂、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國企改革、人工智能等主題。調查結果顯示,49%的投資者1月份看好虛擬現實主題,而看好大數據云計算、無人駕駛主題的投資者次之,占比均為42%。而迪斯尼、智能穿戴、長江經濟帶關注度相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