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路行業發展情況綜述
2015年4月30日,交通運輸部網站發布了最新的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據公報顯示,截止2014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446.39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7萬公里。公路密度46.5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全國等級公路里程390.08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3萬公里。全國高速公路里程11.19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75萬公里。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388.1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68萬公里。
眾所周知,“十五”與“十一五”計劃期間是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時期,公路建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極大的發展。目前,國家干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農村交通條件發生根本性改變,建成了較為完善的港口體系和專業化運輸系統,交通運輸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同時,隨著“十二五”計劃的進一步實施,我國公路建設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路面再生、環保、公路養護等成為了重點發展的方向。
二、2010—2015年公路發展狀況
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446.39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77萬公里。公路密度46.50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養護里程435.38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97.5%。
2010—2014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及公路密度
全國等級公路里程390.08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4.53萬公里。等級公路占公路總里程87.4%,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54.56萬公里,增加2.13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12.2%,提高0.2個百分點。
2014年全國各技術等級公路里程構成
各行政等級公路里程分別為:國道17.92萬公里(其中普通國道10.61萬公里)、省道32.28萬公里、縣道55.20萬公里、鄉道110.51萬公里、專用公路8.03萬公里,比上年末分別增加0.24萬公里、0.49萬公里、0.52萬公里、1.45萬公里和0.35萬公里。
全國高速公路里程11.19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75萬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7.31萬公里,增加0.23萬公里。全國高速公路車道里程49.56萬公里,增加3.43萬公里。
2010—2014全國高速公路里程數
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里程388.16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68萬公里,其中村道222.45萬公里,增加7.71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99.9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98.08%、比上年末提高0.28個百分點;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99.82%,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91.76%、提高2.76個百分點。
2014年全國農村公路里程構成
另外,公路建設固定資產全年完成1 萬5 460.94 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7818.12 億元, 增長7.1%。普通國省道建設完成投資4 611.82 億元,增長18.9%。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3 030.99 億元,增長20.4%,新改建農村公路23.21 萬km。納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2011-2020)》的505 個貧困縣完成公路建設投資3 442.92 億元,增長8.1%,占全國公路建設投資22.3%。
三、2015-2020年中國公路建設市場調查分析
產業現狀
目前,我國公路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但還存在著總量不足和結構矛盾等突出問題。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到2030年,還有2.6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待建,還有10萬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需要改造升級。高速公路網有約4000公里“斷頭路”,普通國道還有2800多公里“瓶頸路”,路網中二級及以上公路占比只有12%。我國公路發展正處在加速成網的關鍵階段,公路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堅持適度超前的原則,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優化結構、注重質量,發揮好公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保障和投資拉動作用,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積極貢獻。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適度增加公路建設投資,也有利于穩增長、促就業,有利于消化鋼鐵、水泥等產能,有利于加快完善路網結構。
市場容量
預計到2030年,交通運輸需求量、主要通道交通量或將有3-4倍的增長,10.6萬公里的普通國道顯然已不能支撐和適應。規劃對國道建設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了一個覆蓋全國所有縣的基礎性公路網絡,將會為社會提供一種更高標準的基本交通出行服務。為此,根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今后十幾年,我國將投入4.7萬億元,到2030年建成總規模約40萬公里的國家公路網。其中,普通國道總規模約26.5萬公里,將原有規劃量翻了一番還多;高速公路約11.8萬公里,增加3.3萬公里。目前全國仍有900多個縣沒有國道覆蓋,有18個新增的城鎮人口在20萬以上的城市和29個地級行政中心未實現與國家高速公路相連接。根據《規劃》,普通國道將新建8000公里、升級改造10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將新建2.5萬至3.3萬公里。
市場格局
經過這30多年公路的建設、發展,特別是高速公路的建設,原來國道網部分路段被占用,也有一些路段功能在衰退,原來的定位不再適應,需要進行調整。另外,經過這30多年,原來的國道網變得不連續、不完整。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它的覆蓋面嚴重不足,全國有900多個縣,我們的國道沒有覆蓋。現今我國某些高速公路因為老化陳舊的問題,確實需要進行一些翻新建設。與此同時,公路網的全面覆蓋對于城市區域間的經濟發展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國家應該進行層層推進,先是布局二三線城市方面公路網覆蓋,最后進行偏遠地區的公路建設。作為基建領域的“排頭兵”,高速公路的建設將給經濟增長帶來巨大動力。由于我國長期實施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針,在出口萎靡、消費不振的情況下,批量上馬高速公路項目對于保增長有很大作用。未來的高速公路網絡重心將從東部沿海地區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鋼鐵、水泥、瀝青等多個行業都將大獲其利,整個行業投資容量的增加將為GDP總值的穩健上升做出“卓越貢獻”
前景預測
到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總規模約11.8萬公里,另規劃了1.8萬公里的遠期展望線。這其中全國有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以及部分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這比起2004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國家高速公路網的8.5萬公里的目標大幅上調,國家高速公路將新建2.5萬至3.3萬公里。
面臨問題
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交通運輸要適度超前發展。目前從總體上說,交通運輸的緊張狀況雖然總體上緩解了,瓶頸制約的因素基本消除。但是與當前擴大內需、發展實體經濟以及改善民生的需求相比,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總量規模仍然還是不足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群眾更高品質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從總體上判斷目前高速公路的建設,是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在有序、健康地推進和發展。農村經濟相對落后,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環境限制,規劃技術性差,又受貧窮的經濟條件制約。按全鄉交通建設規劃,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分散,公路建設需要一大批資金,是直接制約鄉村公路發展的瓶頸。由于鄉村公路建設資金短缺,公路路政管理遵循統一領導,公路建設點多面廣,綜合治理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