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企業現在還處于云采用成熟度有待提升的過程中。”思科全球云計算和可托管服務事業部全球高級副總裁Nick Earle近日在解讀思科委托IDC進行的一項全球云產業調研結果時表示。
在調研中,IDC確定了五個級別的企業采用云的成熟度:臨時試行(Ad Hoc)、擇機采用(Opportunistic)、可重復(Repeatable)、可管理(Managed)和最佳化(Optimized)。
根據調研發現,云成熟度達到最佳化的企業可以實現巨大的業務優勢,第一是IT成本能夠降低77%,第二是IT部門達到服務水平協議(SLA)的能力能夠提高72%,第三是提供IT服務和應用時間縮短了99%,第四是IT部門投資新項目以推動創新的能力能夠提升200%,最后是收入增長能夠提升10%。
調研結果顯示了中國企業目前云采用成熟度的狀態,中國企業達到最高的程度——最佳化的占比有3%。另外就是可管理和可重復的,就意味著有一定的戰略可言的,大概占到一半左右。擇機采用和臨時試行的大概是占到30%,還有11%的企業說他們完全沒有云戰略,完全沒有考慮過,或者對云計算的部署完全沒有概念。
這恰好說明中國企業的云采用成熟度有待提升,但是80%的中國企業希望能夠從以前傳統性的IT投入過渡到戰略性、創新性地對云計算環境的投入。
Shadow IT帶來的挑戰
本次云產業調研對17個國家和地區的3400家企業中負責IT決策的高管進行了主要市場調研,回到此次調研的全球結果來看,揭示了五個方面的核心觀點:
1、在IT部署方面,云計算更多的是以混合云為主導的操作模式。
2、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現在Shadow IT變成了一個問題,什么是Shadow IT?IT部門對于什么是安全,如何進行合規有非常詳細的規則,但是業務部門有的時候會把大量數據放到公有云上面,這些數據放到公有云的時候沒有經過IT部門的批準,這樣就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3、超過65%的被調研企業在未來12個月內將會部署到混合云。
4、IT為什么到云?就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力和資源的流動性,從而投入更多的創新。
5、數據的所有權是企業尤為看重的,包括數據如何進行存儲,如何進行操作,如何在云計算環境下保證數據所有權的安全性等等。
重點來看一下Shadow IT,調研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大家看到15-22倍,這是什么意思?指的是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客戶購買和部署的云計算服務是IT部門所批準和參與的15-22倍,也就意味著有許多云計算服務是沒有經過IT部門的參與,也沒有經過IT部門的審批的。”
這樣就帶來一系列Shadow IT的問題,這個數據的增長是驚人的,我們每個月都會嚴密追蹤這個數據。大概在一年前,只是超過6倍,大概在最近這一個月是12倍,現在已經到了15-22倍了。另外可以看到客戶所用的云計算服務到底達到多少呢?平均是675個云計算服務,到年底這個數據將會突破1000。所以云計算服務的增長是非常驚人的,但是大量的增長并沒有通過IT部門的審批,許多增長由業務部門在沒有經過IT審批的前提下進行了部署。 Shadow IT也是云采用不夠成熟的表現,但卻顯現了云浪潮到來的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