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調研公司對單身青年擇偶婚戀觀調查報告,調查發現,單身青年除了“缺平臺”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沒有更多時間拓寬婚戀社交圈,較高的職場壓力,沒有更多精力拓展婚戀社交,導致婚戀的“硬件”缺失;還“缺能力”單身青年男女或多或少自身存在著婚戀態度消極被動、婚戀定位不清晰、婚戀知識技能缺失以及其他婚戀心理問題等。
調查顯示,職業背景、戀愛情商、男女性在婚戀觀上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的差異,以及“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等傳統婚戀觀念,對現代青年的影響仍然較大。大多數男性希望自己與對象的年齡差在5歲以內,這個比例高達70%,女性則恰恰相反,半數以上的女性都能接受5歲以上的年齡差。這表明什么呢?大概就是女性越來越傾向于找大叔或小鮮肉,而男性大概都在同齡人之間尋尋覓覓吧。
此外,男性在戀愛中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外貌、性格、生活習慣、年齡、家庭背景,男人找朋友果然還是先看臉。女性對顏值同樣看重,但最為重視的是性格,女性首先考慮的五要素依次是:性格、外貌、經濟條件、能力潛力、生活習慣。雖然性格合拍都是兩性的婚戀首選,但男性重視對方的家庭背景和年齡,而女性重視對方的經濟條件與能力潛力,這正是需求不同所導致的差異。不論是從重視對方的年齡,還是從對外貌的要求的角度來看,男性更關注女性作為一個物理人的屬性,希望她是“年輕貌美”的;而女性更關注男性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屬性,希望他是“能干多金”的。
廣州市場調研公司據調查結果顯示,90.87%的人認為與愛人三觀不一致是導致離婚的主要因素。戀情沖突的重要原因中,興趣愛好不同和溝通出現問題也占到了22.55%和68.45%的比例。“選擇一個人,便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這句話很有道理。共同生活中,大到人生觀價值觀,小到興趣愛好,都對另一半產生影響。每個人生來都是不規則圖形,能拼裝在一起的必然是“匹配”的,倘若并不匹配而強行拼裝,結果必然遍體鱗傷,即便委曲求全,又怎談愛情的純粹。倘若愛情可以稱量,“志趣相投”便是愛情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