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調研公司收集到某移動社交APP調查數據顯示,昔日同窗好友的聯系普遍較少。70%的網友畢業后僅與5%的同學保持聯系;19%的網友表示與當年5%到10%的同學還有聯系;與10%以上的同學保持聯系的網友占比僅為11%。
一位被訪者表示“畢業3年了,聯系多的也就是同宿舍的姐妹,想想當年4個姐妹整天瘋在一起,現如今也都是忙各自的工作,偶爾在群里聊聊,其他同學除了節日在同學群里發個祝福,幾乎都沒有聯系了。”而已經畢業20年的一位被訪者則表示,自己畢業后就去了國外,最近才回國發展,原來的同學大多數已經失聯,現在慢慢通過各種聯系方式找回來,不過可喜的是畢業20年返校時同學建了群,加進去之后一下子找回很多回憶,甚至還有初戀女友,特別開心。
某移動社交APP用戶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畢業后同學們各自有了自己新的生活圈,共同話題的缺失導致同學間的聯系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同學們天南海北各自發展,地域上的差異帶來了溝通上的不便。不過今天的社交軟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家溝通交流的途徑和頻率。
在同學關系中,除缺乏聯系的遺憾之外,失聯多年突然聯系起來的原因也會讓網友頗為尷尬。在此次調查中 ,“邀請參加婚禮、推銷、幫娃拉票、保險售賣、朋友圈點贊”被網友戲稱為五大“最囧”聯系理由。
另一位被訪者表示“一個曾經挺要好小學同學突然打電話,本來挺激動,但沒寒暄兩句就開始賣保險,瞬間就讓人沒熱情了,還是真應了那句話, 很多年不聯系的同學突然聯系你,不是代購就是推銷。”而更讓一些老同學不太開心的是,“我結婚時找不到你,你結婚了來找我了”。
對此廣州市場調研公司表示,同學之誼本身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情誼,同時也是一份難得的人脈關系,是需要同學們相互培養和愛護的,對于這種突如其來再聯系的尷尬,主要原因還是同學之間缺乏溝通,沒有足夠的交流造成的。如果同學之間一直保持聯系,同樣的需求就不會顯得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