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調研公司收集到在中國,主動購買商業保險的人群比例極低,六成中國民眾不愿意購買商業保險。
據2016年底的數據,中國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為232.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129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5.79萬億元,保險業總資產規模為15.1萬億元。即1個銀行業的規模相當于40個證券業、15個保險業。
調查發現,保險公司套路多、中國家庭收入低、對保險不了解成為阻礙中國民眾購買商業保險的三大主因。
之所以排斥保險公司,多數人把矛頭指向了保險公司的誠信問題。
調查顯示,在購買商保過程中,13.6%受調查者因不清楚繳費方式造成保單失效;36.73%因不清楚保險條款造成理賠失敗;44.22%被高收益吸引購買保險理財產品,但到期拿不到預期收益;34.01%受調查者在銀行被誤導購買商業保險;23.13%受調查者因保險業務員未告知猶豫期,導致錯過退保時間。
廣州市場調研公司收集到理財分析師分析認為,保險公司員工誤導或欺騙消費者購買一款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到處是“坑”的保險產品,歸根結底并不是保險本身的錯,而是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素質太低,個人逐利行為危害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權益。因為過去數年來“騙保”的現象太普遍,損害了保險業在民眾心中的形象。
調查還發現,女性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高于男性,36.09%受調查男性已購買商業保險,而女性受調查者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為46.36%。這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大多數家庭由女性掌管經濟大權,會優先為自己投保;二是女性工作的比例相對較低,很多沒有社保,只能通過商保來尋求保障;三是女性的業余時間更為充裕,愿意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