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2017年三季度全國游客滿意度指數為74.52,雖然仍處于“一般”水平,但國內游客滿意度總體趨好,團隊游客滿意度自2017年二季度以來首次高于國內散客滿意度。
調查顯示,三季度國內游客滿意度為72.9,同比上升1.6,環比上升0.8。其中,團隊游客滿意度上升幅度最大,滿意度指數為73.24,同比上升 2.35,環比上升3.54;國內散客滿意度指數為72.73。這是自2017年二季度以來國內團隊游客滿意度首次高于國內散客滿意度。
團隊游客對“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總體服務的滿意度為76.27,是自2010年全國游客滿意度發布以來最高,處于“基本滿意”水平。團隊游客對旅行社的滿意度也創下新高,指數為76.29,處于“基本滿意”水平。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表示,自《旅游法》頒布實施后,經過行業治理,旅行社服務質量有了顯著提高。“零負團費”模式有所遏制,導游不再強制購物。盡管一些旅游產品價格有所上升,但旅行社服務品質得到提高,游客在選擇旅游產品時也從“物美價廉”轉向認同“物有所值”。這些因素都導致三季度團隊旅游滿意度大幅上升。
2017第三季度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滿意度調查報告發布
中國旅游研究院在京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滿意度指數處于76.98的“基本滿意”水平,環比穩中有升,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滿意度水平。
出國旅游“基本滿意”
2017年10月10日,中國旅游研究院在京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民出國旅游滿意度指數處于76.98的“基本滿意”水平,環比穩中有升,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滿意度水平。本季度我國公民對國外目的地的形象、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公共服務、行業服務的滿意度評價維持在80分左右的高位水平且環比有所上升,游客的投訴和抱怨比例不降、重游率和推薦率等忠誠度指標不高是本季度游客滿意度未能有效提升的主要原因。
抱怨和投訴的游客比例上升
2017年第三季度游客對國外目的地形象、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的期望略有提升,對目的地國家的形象、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公共服務、行業服務等方面以及國外目的地的總體旅游服務質量、滿意程度也有所提升。總體滿意程度與期望和理想狀態的落差也有所縮小。 第三季度調查顯示,抱怨和投訴情緒的游客比例不降反升,重游率和推薦度環比也略有下降,其中,有抱怨情緒和有投訴行為的游客分別占比12.98%、1.68%,游客對投訴處理的平均滿意程度與上季度相比也略有下降,僅有71.01,游客集中反映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中文信息等公共服務、安全感等方面,游客對部分國家的現代化程度和便利感等方面的評價也不高。
意大利旅游滿意度排名第一
2017年第三季度24個樣本國家中有15個達到75分以上的“基本滿意”水平,有14個境外目的地國家的游客滿意度指數得分有所提升。樣本國家游客滿意度從高到低的依次是:意大利79.95、新加坡79.82、美國79.79、日本79.48、新西蘭79.36、加拿大79.02、英國78.85、澳大利亞78.66、泰國78.49、法國78.23、韓國77.55、西班牙77.31、德國77.13、馬來西亞76.84、印尼75.86、柬埔寨 74.13、阿根廷74.08、南非73.98、越南73.84、俄羅斯73.79、菲律賓73.39、印度73.38、巴西73.05、蒙古 72.61。
戴斌:第三季度旅游經濟運行情況處于今年最好水平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做主題演講時表示,前三季度我國旅游市場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第三季度旅游經濟運行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處在今年三個季度以來的最好水平。
戴斌表示,今年的第一個季度,我們用了“常態”這樣一個詞來概括,旅游已經進入了老百姓常態化的生活空間,旅游越來越成為常態化的生活方式,而第二個季度,我們使用了“創新”這個詞,過去一年,基于互聯網的旅游創業和創新不斷涌現,創新的力度也在不斷增加,這除了發展智慧旅游的推動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老百姓的需求在推動創新。而在這個季度(第三季度),我想講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是“政策”。在今年八月份國務院正式通過了《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與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份文件最重要的是給旅游業的定位,旅游是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這樣一個定位,是國家在旅游領域中發展理念的一個重大變化。
政策導向自由支配時間是大方向
在談到關于媒體熱議要不要恢復黃金周,增加或減少黃金周的問題上,戴斌表示,世上已無黃金周,“黃金周”這個詞是1999年作為當時特定的一個制度安排形成的,到了今年假日辦撤銷以后,黃金周這個詞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戴斌說,今年的國慶長假,老百姓已經開始更加有序和理性的去旅行,在未來,節假日的調整方向就是要把旅游時間安排上的權利還給老百姓,真正做到我的時間我做主。全國假日辦撤銷是在體現政策的一種導向,政策設計的大方向一定是向著老百姓更加能夠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去調整的,政府只管能夠管到的,分地區、分行業地安排節假日,應當是一個大的方向。
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可接受 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市場
據報告預測顯示,2017年出境旅游人數將達1.15億人次,出境旅游花費1550億美元,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或將突破1000億美元。
戴斌表示,1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對于中國發展現狀而言是可以承受的,沒有必要加以過度解讀和政策干預,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利用好貿易逆差,讓老百姓一邊游玩,一邊提高自己的素質,一邊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把中國的形象樹立出去。
同時,對于入境旅游的持續低迷也應該做一些相應的政策設計,在31號文件中,也專門談到如何吸引更多的外國人到訪,發展入境旅游。這些不光需要旅游部門的努力,更加需要綜合部門的綜合設計。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發布“互聯網消費環境調查報告” 個人信息保護滿意度僅63.7分
“雙十一”網購狂歡就在眼前,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今天公布的“互聯網消費環境調查報告”顯示,49.5%的受訪者希望降低互聯網消費的資費標準,尤其是4G資費。
喜:購物信息豐富
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專業購物平臺建設、支付模式和物流配送網絡逐步完善,網購消費已經成為近年來最為活躍的消費熱點,消費規模日益擴大。調查顯示,購物信息內容豐富,商品呈現多樣化、個性化等特點,受訪者對購物信息的滿意度最高,達75.7分。
信息科技帶來旅游新體驗及旅游品質改善,旅游互聯網消費發展迅猛,日漸成熟,受訪者對旅游信息滿意度較高,達到73.2分。
憂:個人信息泄露
目前,受訪者對互聯網消費各環節監管滿意度為65.3分,尤其是在信息服務、網絡交易行為、產品及服務質量等方面,監管有待完善,互聯網消費市場秩序有待規范。
受網絡隱蔽性影響,網絡犯罪被查處和有效打擊的比例較低,受訪者對目前查處網絡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滿意度為64.1分,查處力度有待加強。
盡管《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實施已逾一年,但受訪者對目前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滿意度不高,僅為63.7分。受訪者反映部分互聯網企業對用戶個人信息保護重視不夠,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還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泄露、信息盜用等安全隱患。
嘆:維權渠道不暢
這次調查中,受訪者對互聯網消費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滿意度為67.1分。受訪者反映,雖然目前《消費者權益保障法》修訂了部分關于互聯網消費領域的消費者權益保障,但在具體消費過程中,個人信息泄露、網絡交易欺詐、售后服務不到位、網購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等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仍時有發生。一旦出現糾紛,消費者往往處于弱勢,維權渠道不夠暢通,有時就因為投訴無門或維權成本過高,而被迫放棄維權。
煩:垃圾信息騷擾
信息環境中安全性問題突出,推銷廣告、詐騙及垃圾信息通過固定電話、手機和電子郵件廣泛傳播,居民被迫接收各種不良信息。調查中,七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每月都會收到此類不良信息,其中3成左右表示每周都會收到。受訪者希望職能部門加強網絡信息的管理和監督,尤其是加大對信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占78.4%);希望銀行、電信、購物網站等相關企業做好個人信息保密工作(占63.7%);希望網絡基礎服務提供商、網絡應用服務提供商采用技術手段加強網絡監控(占51.5%),進一步減少不良信息的傳播,構建安全可信的互聯網環境。
盼:降低信息資費
調查中,有受訪者反映寬帶網絡速度達不到承諾的帶寬,移動互聯網在部分軌道交通還有信號盲點,有48.3%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公共無線網絡覆蓋面不夠廣,農村地區信息基礎建設力度不足。
調查還顯示,受訪者對信息網絡建設的各項評價中,信息資費的滿意率最低,其中,對家庭寬帶費用的滿意率為62.9分,對移動上網費用的滿意率為61.5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互聯網消費動力的釋放。有49.5%的受訪者希望進一步降低資費標準,尤其是4G資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