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中產階級的崛起,越來越富裕,一個擁有10億城市消費者的龐大市場正在形成,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國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都在不斷提高,為了贏得消費者的忠誠度和滿意度,企業需要更多傾聽真實的消費者聲音,這對市場調查行業是機遇,也有很多的挑戰,尤其是在紛繁吵雜、瞬息萬變的的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
“在美國,從J.D. Power在35個行業開展的聯合調研(syndicated studies)來看,客戶滿意度(CSAT)近年來是在逐步提高的,但也存在由于各類消費者調查數量的增加而導致很多在線問卷調查回復率下降的問題。在中國,包括汽車在內的很多行業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銷售和用戶數據庫,有一部分問卷調查還是需要通過面對面訪談的形式開展,這就對樣本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都比較高?偟脕碚f,多元化、多渠道的樣本和數據采集,以及新技術和傳統調查方法結合,將是未來市場調查行業努力的一個方向,”J.D. Power全球卓越分析中心副總裁Jay Meyers博士表示。Jay Meyers日前在滬參加了由J.D. Power(君迪)牽頭舉辦的2017 中國市場調查行業專題研討會。
既要“天文望遠鏡”,也要“顯微鏡”
隨著近年來大數據的興起,數據的獲取似乎已經變得唾手可得,基于一手數據采集的傳統市場調查公司未來如何與一些新興的大數據公司競爭?
答案:“小數據”和“大數據”都需要。高質量的數據采集,以及數據背后的運算、分析和研究,仍是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大數據類似于“天文望遠鏡”,研究人員可以通過基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獲取的大樣本來看得更全、更遠,捕捉關聯性并發現一些趨勢性的洞察;而通過傳統調查方式獲得更為精細的小數據就好比使用“顯微鏡”,那樣可以幫助市場研究人員通過類似于實驗的方法來驗證一些判斷,并進行一些深入的分析。大小數據在未來的市場調查中應該還是各有分工、并有效互補的。
在數據采集方面,科技在發展,行業在進步,企業對一手市場樣本數據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都在擴容。通過傳統的電話訪談、接頭攔截等市場調查方式已經沒法完全滿足企業對數據的需求。大數據在這個方面跟傳統的調查在數據收集方面可以配合。一些跟消費者行為屬性相關的數據,譬如消費者喜歡看什么節目、買什么產品,越來越多地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手段從互聯網、移動端來獲取。但一些關于消費者態度和感受的精細數據,在很多情況下還是需要通過傳統的調查方式來獲得。
在數據分析方面,優秀的市場研究和分析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數據背后的分析、邏輯、算法其實比數據本身更為重要。
互聯網+ ,還是 +互聯網
互聯網和對傳統行業往往并沒有本質的沖突,也不存在誰顛覆誰,或者哪一方主導另一方。在市場調查行業,一些注重大數據的新興科技企業,更多講究的是數據采集的效率和以更加經濟化的手段和方式來獲取數據,并以此為傳統的市場調查行業帶來創新的補充和增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