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玉米市場價格及收益調查報告
自今年四月份起,臨清市場上一直低迷的玉米價格開始一路上揚,截止新糧上市前,其價格最高漲至1.40元/500克,使玉米深加工企業及養殖業的成本壓力空前增加,新糧上市后玉米開稱收購價格與去年相比略有回落。
以我市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為例,今年收購價為1.135元/500克(標準14%水份),去年同期收購價為1.16元/500克(標準14%水份),但由于農戶惜售心理明顯增強,目前市場交易清淡,市場觀望氛圍濃厚。
為了準確了解玉米的種植成本收益、收成及市場供求狀況,正確把握后期價格走勢。根據上級要求,我局組織人員對臨清市兩個村組、兩個種糧散戶、兩個種糧大戶及一個糧食收購企業、一個玉米深加工企業展開了調查,同時走訪了糧食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對我市的總體種植面積及單產等情況有了一個較為宏觀的了解。
一、今年我市總體種植面積及產量與去年對比情況
根據農業局統計數字,2014年我市玉米種植面積為74.95萬畝,與去年相比增加了0.2%,單產為520公斤,去年為465公斤,相較去年單產量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據了解,從今年玉米的整個生長期看,前期光照、濕度等條件都非常適宜玉米的生長,雖然之前干旱少雨的天氣對人們的減產預期心理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從目前看,干旱對我市玉米產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去年我市玉米種植期間前澇后旱,部分地區受災嚴重,有的地方大幅減產甚至絕產。
相比之下今年應該說是個豐收年。
二、玉米生產成本、預計收益與去年對比情況
1、主產品生產成本略有上漲
據統計,所調查農戶平均生產成本約為541元,相較去年上漲了3.8%。
從具體成本變化情況看:機械作業費、種子費及農藥費與去年基本持平。而人工成本,按照今年家庭用工折日價為41.14元,比去年上漲了10%。化肥成本則有所降低,經了解,農戶的用肥習慣沒有大的改變,而化肥價格則去年開始持續低迷,例今年德州產尿素價格最低跌至73元/100斤,去年同期德州尿素為89元/100斤。
2、收益明顯增加
今年糧食收購企業的玉米收購價格(標準14%計)為1.02元/500克左右,新玉米水份較高,折合后收購價格約為1.08元/500克,直接進戶的糧販收購價格為1.00元/500克。
以當前玉米收購價格預計產值 ,平均每畝收益為758元,比去年增加244元,整體來看,雖然收購價格略低于往年,成本也略有上漲,但由于今年產量大幅增加,收益較去年仍呈現明顯增加。
三、農戶玉米出售數量與去年對比情況
從調查的幾家農戶來看,均存糧未賣,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由于新玉米上市前夕,玉米價格高企,雖然今年是個豐收年,但農戶的惜售心理明顯增強。
二是之前這段時間正是農戶忙于秋收種麥季,對于新玉米的出售無暇顧及。
三是由于我市農戶多年的售糧習慣多集中在春節前后,更加符合收購方對玉米的品質要求,而且春節前后其價格也已經趨于穩定,后市走勢更加明朗。
四、市場收購主體新糧收購進度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去年玉米上市后,價格一直處于低迷態勢,一直維持在1.02-1.03元/500克,春節后短暫上揚后又開始回落,各收購主體為減少風險不愿收購,甚至紛紛拋售以減少庫存壓力,導致東北地區臨儲數量較大,玉米市場可流通量銳減。
今年四月份后,玉米供應偏緊的局面凸顯,用糧企業出現了階段性的供應短缺,而國家臨儲玉米實行的又是順價銷售政策,即調出玉米按照市價銷售。另外,部分玉米主產區還出現了較長時間的干旱,使得秋糧預期產量有所下降。出于干旱的炒作,很多企業在這種情況下被迫接受這種高糧價,以致玉米價格在新糧上市前漲至歷史頂點。
玉米價格高漲給飼料及深加工企業帶來了沉重的成本壓力,因此新糧上市后,各企業及收購主體急于補充庫存,收購姿態比較積極,但收購新糧進度進程仍較為緩慢。新糧剛剛上市時,在家中無處存放或者外出打工家中無人料理等情況下,部分農戶賣糧非常積極,這種情況在種糧散戶中普遍存在,而種糧大戶不會選擇這個時候出售。
從目前情況看,有售糧打算的已經售糧完畢,而未售糧的也不急于一時,現在農戶手中并不缺錢,市場觀望心理較強。一方面,加工企業需求強勁,而又壓價收購,另一方面,農戶惜售不賣,造成市場交易清淡。
五、新玉米上市后玉米價格變動情況及對養殖業的影響情況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玉米價格 | 1.07 | 1.07 | 1.06 | 1.05 | 1.13 | 1.20 | 1.30 | 1.38 | 1.35 | 1.06 |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自五月份開始,我市玉米價格開始漲價之旅,至8月份漲至歷史新高,新玉米上市前夕,玉米價格已現降勢,9月底加工企業收購價格為1.30元/500克,新玉米上市后,玉米價格出現大幅下滑。
調查得知,我市恒利糧食貿易有限公司開秤價格為0.99元/500克(含水份20%左右),收購價格甚至低于去年開秤價。養殖業成本壓力下降,但由于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養殖前景不甚樂觀,再加上即將進入冬季,各類疫病高發,低收益和高風險讓養殖戶的補欄熱情大大降低。仔豬價格一落千丈,造成對玉米需求疲軟。雖然近期雞蛋價格仍處較高價位,但由于禽類飼養周期短,其對短期內玉米需求拉動作用較為明顯,而生豬養殖則對長時間的玉米需求影響較大。
六、今冬小麥播種情況及明年秋糧種植意向
據農業調查數據,今冬小麥播種面積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我市傳統種植作物除小麥外,還有棉花和大蒜,由于近年來受天氣、市場等因素影響,使這些經濟作物的產量和收益產生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相比之下,種植小麥和玉米機械化程度較高,省時省工,且收益穩定,因此,我市冬小麥及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增加。
七、市場各方對后期價格走勢的看法
從市場各方的態度來看,均認為后期玉米價格走勢短期內應該是以平穩略有小幅上漲為主。隨著玉米的豐收,市場焦點也逐步回歸到基礎的供需層面。
今年玉米產量不錯,市場呈現供應增加,但是從需求層面看,雖然深加工企業對玉米需求量較大,但其產品價格一直沒有走高,且終端銷售不暢,玉米作為其最主要的成本因素受其影響較大。飼料養殖企業,至目前為止生豬價格仍持續低迷,臨近冬季,養殖戶補欄意愿再次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供應是大于需求的,所以目前價格就出現了一個快速的下跌。持續下跌的價格,導致農戶售糧積極性降低。還有一個影響后期走勢的因素就是國家的政策導向。
今年玉米臨儲收購政策繼續執行,但截至目前,具體政策仍未公布。當前市場普遍預測今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可能和去年基本持平。如果這樣,臨儲政策對市場價格提振作用不大。長期看明年3月份后青黃不接的時候價格還是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但儲存費用也會相應增加。
八、調查過程中發現的有關問題
1、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雖然有效保證了今年我市玉米種植期間土壤水分的需求,在遭遇干旱天氣時,產量未受到明顯影響,確保了農民的收入。但灌溉成本較高,灌溉周期長,種植成本增加。
2、種植結構單一,農資使用品種單一。經調查,我市現98%以上的土地都在種植小麥及玉米,種植結構非常單一,這樣一旦遭受災害性天氣易造成糧食大幅減產,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同時在施肥過程中存在盲目性,種地模式化傾向嚴重,化肥品種使用單一,重化肥輕有機肥,造成施肥結構不合理,生產投入增加,耕地地力下降,環境污染增加。
3、種糧勞動力結構偏弱,使科學種田受到制約。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工費也在大幅增長,對于農民來說,種田一畝,不如打工半月,打工收入遠遠高于從事種植業的收入,致使有能力、有文化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在家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婦女兒童,素質低,體力弱,對新技術接受能力差,從事科學種田力不從心,制約了良種增產潛力的發揮。
4、土地流轉率不高且參保意識較差。在我市近郊,由于人口較多,人均田地面積小且分散,以家庭散戶種植為主,土地流轉主要集中在我市代灣鄉,流轉方式以轉包為主,土地流轉過程中從農民接受程度及具體實施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土地分散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病害防治及一些高產技術難以統一落實,同時農民對農業保險認識不夠,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的賠付機制也不夠健全且賠付率較低。
九、市場各方對糧食生產、市場調查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對農資、種子等的查處力度,確保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完善水利綜合配套工程建設,推廣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和設施,提高抗風險能力,同時可以降低農民種糧成本;同時對農資市場加強管理,堅決杜絕假冒偽劣的農資流入市場,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傊_保糧食生產安全。
(二)鼓勵農民積極參加農業保險,增強憂患意識,增加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保險賠付效率,加大保險賠付力度。切實起到保護農民利益的作用,確保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三)繼續推行土地流轉制度,搞好調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發展種糧大戶,提高種植機械化程度,提高科技投入,降低單位土地的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的規范化發展,實現土地產出效益及農民收入的最大化。
(四)做好信息溝通,引導農戶合理出售,正確理性看待市場價格走勢,克服賣跌不賣漲的心態,防止盲目跟風、集中大批售糧,人為造成玉米價格大起大落,引導玉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