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華陷入低潮 iPhone對消費者吸引力下滑

《金融時報》日前發文對美國蘋果公司在中國當下境況進行分析。《金融時報》指出,蘋果在華招攬消費者的能力正在下滑,而iPhone無疑首當其沖。分析師指出,iPhone重振雄風的關鍵在于外觀與以往產品要有顯著差異。以下為文章概要。
蘋果公司位于北京王府井商業街的旗艦店經常是人頭攢動,一片繁榮的景象。不過,令人失望的是,大多數來這里的消費者并不是為了購買iPhone。
據蘋果工作人員稱,這一情況可能在短期內得到部分緩解。很多中國消費者都在持幣觀望,等待蘋果在下個月推出的iPhone 7。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重大產品發布前市場行情出現低迷在預料之中。他說:“這沒有什么好擔心的,當新手機出來的時候,銷量立馬就能上去。”
劉珊(Liu Shan,音譯)帶著她的侄女來到蘋果的這家零售店,她們是店中少有抱著買手機目的的消費者,但即使從她們身上也看不出果粉所具有的虔誠。不過,正是由于果粉的大力助推,才使得中國成為美國之外蘋果的最大市場。
劉珊提到侄女時說:“她還只是個學生。因此,沒有必要等到iPhone 7。我們很務實。”就在劉珊說話的時候,她的侄女漫不經心地瀏覽店中iPad所展示的內容。
缺乏興奮點是蘋果在中國所面臨的更大問題。上個季度中國區營收同比下滑三分之一表明蘋果對于中國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與此同時,中國本地手機生產商正在推出技術越來越先進的產品,而且價格還實惠,這使得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更加激烈。
蘋果在華銷售額的下滑并不令人驚訝。中國搜索引擎百度通過統計百度地圖中查詢所有蘋果商店次數下滑的數據,成功預測出蘋果在華營收在上一季度同比下滑23%至24%。
中國智能手機使用者對于iPhone的迷戀再也不如以前那般狂熱。當蘋果2009年在中國發售時,這款產品是年輕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身份的象征。
隨后,蘋果又推出幾款瞄準本地市場的新款iPhone,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不過,中國電信行業專家項立剛(表示,蘋果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中國用戶對其保持興趣,也就是讓其用戶還與從前一樣,成為潮流的追趕者。
更為關鍵的是,本土競爭正在迎頭趕上,甚至在某些方面實現超越,而技術對美國科技公司而言可是他們以前的看家本領。
傳言稱即將面世的iPhone 7將具有雙攝像頭。項立剛表示,不過,到9月份發布時,這一功能貌似已經過時。
很多中國廠商已經在新款手機上推出了雙攝像頭,例如華為在4月份發布的P9以及小米的紅米Pro。
項立剛說:“中國手機制造商在質量和性能上快速追趕蘋果,消費者的心態也在變化。一些用戶一直將蘋果與財富和品味聯系在一起,但對大量用戶而言,使用華為和Oppo不再使他們沒面子。”
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市場,對蘋果而言非常重要。直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仍是該公司增長最快的市場。
銷量下滑是蘋果在中國近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之一,從被判iPhone商標侵權到其iTunes視頻服務被禁。
不過,產品才是蘋果的核心業務。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稱,從市場份額上來看,蘋果在中國市場先是敗給了華為,現在又輸給了相對知名度較低的Oppo和Vivo。
另據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Technology稱,Oppo在第二季度已經超過華為,成為中國市場最熱銷的手機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22%。
Canalys稱,在今年第一季度,蘋果的市場占有率為9%,僅僅高于三星電子。到了第二季度,蘋果的市場份額增長了3個百分點。
投資公司Piper Jaffray預計,中國大陸占到蘋果第二季度營收的15%,其下滑的部分原因在于降低庫存,而且這部分的實際數據比看上去的還糟糕。
市場研究機構IDC分析師布賴恩?馬(Bryan Ma)稱,中國的消費者已經迅速厭倦了iPhone的樣式,其在中國的問題之一就是產品更新,或者是說缺乏新意。
中國消費者的變化無常同樣也給蘋果的競爭對手帶來麻煩,他們為了站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頂端也是苦苦掙扎。前幾年是三星電子一直稱雄,小米有段時間爬到頂點又摔了下來。
保持市場地位的關鍵在于承諾推出新的創意。IDC分析師布賴恩?馬表示,其對于目前流出的iPhone 7諜照表示擔心,因為其在外觀上與去年發布的iPhone 6s無異。
布賴恩?馬:“蘋果應該確保其下一代產品的外觀看起來與以前產品有顯著的不同,因為這一特征在中國等市場尤為關鍵,因為iPhone在這里通常被視為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