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調研是企業制定營銷計劃和策略的基礎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光有質量優異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強有力的市場營銷活動,是很難確保企業的經營成功。而市場營銷計劃必需與企業內、外條件相吻合,由此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營銷方案。企業營銷策略也要考慮企業內、外部的條件,而且更多的是外部條件。只有根據市場形勢的不斷發展變化制定的企業的營銷組合,營銷活動才能做到正確而有效。而要了解和掌握這些企業外部情況,就必須依賴市場調研,依賴市場調研獲取市場信息資料,分析這些信息資料,預測市場發展趨勢。通過市場調研,可以了解市場總的供求情況、市場的大小和趨勢。以便確定企業的生產計劃和銷售方案。通過市場調研,可以對日益復雜的分銷渠道進行篩選,確立最有效的分銷途徑和分銷方式,以盡量減少流通環節,縮短運輸路線,降低倉儲費用,降低銷售成本。由此可見,市場調研是企業制定營銷計劃和策略的基礎工作。沒有市場調研,營銷計劃和策略的制定就沒有依據,也就制定不出切實可行的營銷計劃和營銷策略。隨著中國改革的深化和市場開放的增長,特別是加入WTO的臨近,外資進入中國必將掀起搶占中國市場的“搶灘登陸”戰。繼膠卷市場、洗滌用品市場、飲料市場、啤酒市場大片“失陷”后,彩電、電腦、快餐業等市場也“全線告急”。
為什么外資搶灘能頻頻得手呢?當我們分析外資搶灘得手的領域時會發現,他們主要選擇了三類產品切入市場,首先是日用工業品,如洗滌用品、膠卷、食品、啤酒、快餐、電視機等。這些產品市場容量大,彈性也大,蠶食起來容易。二是高科技產品,如通訊器材、電腦等。這些產品在中國市場幾乎是空白、自己又沒有能力占領。三是名牌產品。這些產品在國內已擁有相當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但普遍存在設備老化、生產規模難以擴大、資金緊張等問題。外資趁機投其所好,花錢收編。這是許多名花易主的主要原因。再次,我們自己對市場熱點把握不準。中國市場,特別是日用消費品市場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需求與收入關系極敏感。一旦收入許可,在極短時間內就可形成某種新產品消費高潮,且市場容量巨大。如冰箱、電視機,在80年代幾乎還是空白,幾年時間中國卻成為世界上電視機、冰箱最大的生產國。這是把握市場熱點的結果。但是,洗滌用品、啤酒、飲料等,卻未很好把握;未來幾年的電腦、通訊設備等我們能把握嗎?
市場動向把握不準,即市場信息不靈容易導致經營決策失誤。搞好市場調研,對于科學地進行戰略決策,制定發展規劃,確定經營目標,決定分銷渠道,制定市場價格,改善企業經營,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求得企業發展,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公司設有市場營銷部,而該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市場調研。只有在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才能找準企業的銷售對象,才能使用恰當的媒介去影響銷售對象,人而起到擴大企業影響、提高銷售收入的作用。反之,也有許多企業不進行市場調研,結果大把的廣告開支花得很冤枉,其中原因在于,無論是廣告代理商,還是發布廣告的新聞媒介,是不可能為企業作市場調研的。他們接受企業的委托,只是照章行事地設計、安排和發布廣告,至于廣告的作用和影響,早已超出他們關心的范圍。相比而言,制造業企業,特別是消費品生產企業,市場調研搞得卓有成效,而流通領域的批發和零售企業,以及服務性企業,市場調研搞得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