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提價下終端反應良好,帶動行業進入新格局
今年以來由于大宗原材料進行供給側改革以及需求多年低迷之后的自然出清,上游原材料開始了新一輪的猛漲,從中游制造業到下游零售都面臨了成本端較大的承壓,生產成本大幅增長。在這一輪過程中,長期以低價優勢占領小額市場的企業因為無法負擔壓力而退出,行業集中度得到提高,龍頭企業率先提價對沖成本端的影響,重新打開毛利率的上行空間,并且行業格局優化。
白糖零售價 (元/公斤)

瓦楞紙市場價(元/噸)

2、傳統品類高端化與新品類擴張成為行業增量貢獻主力
調味品行業種類眾多,不同種類的消費習慣需要時間的培育。目前來說,傳統的醬油、食醋等調味品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增速提升較之前快速發展期而言比較緩慢。
自 2008 年起,我國調味品行業處于一個快速發展期,行業高達30%以上。近幾年受制于行業過高的基數、較高的普及度、滲透率以及渠道下沉難度的增加,行業增速維持在10%左右。2015年,醬油食醋及其類似品的行業營收規模同比增加 10.53%,其中醬油在整個調味品板塊中最具有影響力,2015年醬油的產量增速為 7.79%。但 2016 年醬油產量相比同期略有下滑,下降2.03%,由此可以看出行業的營收增長主要是通過價格的提升實現的,由量貢獻占比較小。2004-2014十年間醬油產量年均復 合增速達到 8.71%,而醬醋制品及其類似品的收入年均復合增速達到了22.97%,與其它食品子行業相比,調味品行業的景氣度依然處于較高的位置。
調味品醬醋子行業的營業收入及增速

醬油產量及增速

醬醋子品類在滲透率提高至接近 100%的情況下,已經成為家庭日常必需品,雖然量的增長較為緩慢,但是消費者對醬油的升級需求程度較大,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偏好,經歷過從老抽→生抽的產品結構升級之后,目前行業速度最快的是高鮮醬油這一新品類。
除了傳統調味品之外,我國因為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有著地域性的特色調味品, 如蠔油等。這些調味品的全國化程度遠遠不足,滲透率較低,同時市場上的競爭者較小,在推廣層面渠道與營銷需要花費較大的力度,同時也是龍頭企業不可替代的優勢所在。
此外,隨著我國飲食西化、消費場景多元化,用于不同烹飪場景的復合調味料應運而生。如黃豆醬、豆瓣醬、海鮮醬、香菇醬等不會與傳統
調味品有所沖突,消費者單次消耗量較高,消費人群的擴大能夠帶來可觀的行業增量空間。
調味品市場構成結構

中國調味品使用滲透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