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新產品的目標市場獲得有代表性的消費者樣本來參與一系列的實驗。
在實驗中,消費者被領入一間測試室,并要求完成一份有關他們的人口統計特征、購買實踐以及新產品類別的購買行為的問卷調查;
其次,讓消費者觀看競爭環境中的新產品測試廣告。
這些商業廣告在實際電視節目中播放,其中包括許多屬于產品類別中的現有品牌的商業廣告,也有一些其他種類的產品和服務的商業廣告。其目的在于測試環境要盡可能的現實,而并不僅僅是覆蓋產品類別中的每一種品牌。其中,保證將廣告投入巨大的領先品牌包括在內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把參與者組成小組進入一家模擬商店。
在節目中做了廣告的品牌和一些測試實驗內沒有包括的其他競爭品牌都可以在這家商店找到。給予受測試者一定數量的錢,讓他們在這家“商店”購買東西,但所給的錢要低于測試產品的價格。之后要求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購物(或決定不買)。很顯然,要想購買測試產品就需要他們補上一部分錢。在這個測試中,只有哪些受到品牌特征和用途的強烈吸引的受測試者才會用自己的錢去購買產品。
之后,讓參與者討論他們的選擇以及做出選擇的原因,同時填寫覆蓋同樣問題的結構化問卷。
在完成討論和設計選擇原因的問卷調查后,消費者回到家中,按平常的方法使用他們購買的產品。
最后,在經過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后,打電話給受測試者或登門收集他們使用產品的態度。
值得注意的是,受測試者事先并沒有被告之會再次回訪他們。回訪跟蹤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
1、他們對自己所選的產品感覺如何;
2、其他家庭成員對產品有怎樣的反應(如果這是一種可能被其他家庭成員使用、消費和注意的產品);
3、對產品的滿意程度;
4、是否滿意的原因;
5、他們對所選的產品與其他曾經用過的同類型產品的比較;
6、使用產品的數量/頻率;
7、如果產品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話,他們是否已購買了更多的產品,以及將來他們購買此產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