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消費者更具權威。他們對于產品有更多的選擇,也就相對產生了較低的品牌忠誠度,而他們總是期望自己所支持的品牌或公司能做的更多。那么圍繞在消費者反饋和洞察上的需求量就變得前所未有的大。然而矛盾的是傳統意義的市場研究員——一個一直以來扮演如何更好理解消費行為的驅動因素的職業角色——并沒有非常成功地按照客戶在時間和數據規模上的需要而及時提供消費者洞察。所以,研究人員需要更具靈活性,掌握更充分的資源,并且能跨越傳統調研。
1 從噪音中區別出信號
市場調研現在已經變得太過多元化和復雜化以至于對于任何一個研究人員來說,無法去熟練的掌握整個流程。從神經學到符號學,從社交媒體到智能手機的民族志研究,從大數據到在線社區,這整個領域即廣闊又是充滿了快速發展的機會點。大部分研究代理和客戶團隊并沒有一個很有效的資源來應對目前市場調研廣泛的跨度。
對于洞察專家在未來一個至關重要的技巧將會是學會如何去和不同服務供應商進行合作,甚至去管理多元化的團隊和不同代理之間的關系。打個比方,一個廣告的評估或許會需要涉及到廣告公司,社交媒體團隊,品牌和廣告監測的數據代理,社交媒體的數據代理,以及來自執行市場混合模型的代理商反饋。
2 傳統調查是遠遠不夠的
從神經學和行為經濟學的領域上我們發現了冗長又傳統的市場調查是一種理解消費者如何做決定的非理想方式。消費者并沒有那些他們對于品牌的關聯數據,更不會將其格式化。也就是說,他們的動機是不能通過一系列的選擇題和打分題來進行獲取的。決策者反而會更多依賴他的情感指數而不是理想選擇。著名的神經學專家AntonioDamasio說過:
“我們不是具有思考的機器去進行感知,我們是具有感知功能的機器去進行思考。”
對于市場調研人員來說,研究已經不再是一個詢問各種不同問題的模式,而是應該去創建出一個持續對話的空間,從而解析并闡明其涵蓋的內容。以前傳統調研的方法并不能提供具有意義的回答。基于對人們決策過程的深刻理解,研究員必須拋棄審問的模式,利用隱性途徑,間接估量,以及雙向并不間斷的對話。
3 僅有大數據是不夠的
大數據的發展愈發迅速。全球市場研究公司IDC估算,90%的數字數據是在過去的兩年中所創建的,而在未來該數據將保持每兩年雙倍增長。IDC還預計在大數據分析上的花費增長將比在傳統分析上的花費增長高3倍以上。然而研究人員尚未識別到大數據其實是一個黑洞。主要可歸結于如下一些原因:
所收集的數據越多,數據中的偽造內容也就越多。
大數據的豐富性降低了那些大數據中所無法檢驗的變量的重要性。例如,市場調研公司KellerFay指出一個品牌的口碑宣傳90%是發生在線下,然而整個趨勢還是側重于線上那10%,因為它是以數字數據形式存在的。
那些非常擅長數據的人即數據科學家們通常對于商業問題或人們決策過程的認知是非常欠缺的。
大數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項背向的技術:它只是通過未來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來對未來的趨勢進行預測。也就是說,大數據所預測的內容很難應對新的品牌,新的環境以及不斷變化的需求。
研究人員因此應該順應研發出更合適的分析及運用大數據的方法,從而可以更加容易地解釋并提供更具可操作性及影響力的見解。具體方法如下:
將市場調研所發現的假設通過大數據來檢驗。
利用市場調研來探究大數據所發現的模型,評估它們是否有因果聯系或相關性,還是純屬虛構。
將所缺乏的人為因素添加進數據里來提供給客戶一套更完整的解析方案。
4 消費者互動是一種持續進行的相互關系
對方法論確信不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定量市場研究員不應該再理所應當地認為光靠采樣和測量就可以得出一套數據并體現其預估的準確性。如今,定量研究員應當向定性研究員學習如何去運用多種信息源來幫助檢測校驗結果。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建立一個智能的消費者平臺,讓一個企業能夠和消費者參與到一段實時雙雙向并實時進行的對話中,從而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期望和需求。
假設有這樣一個情況:某廣播電臺發現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收到了聲譽詆毀,然而同時他們的聽眾數量卻在不斷上升。該電臺認為這個事實證明了他們的廣播節目在收到粉絲們的欣賞同時也將非聽眾疏遠開來。通過使用他們的消費者洞察平臺,他們可以驗證社交媒體上的輿論是否來自于非聽眾,并探究其對粉絲們的影響,同時可以確認當下社交媒體上的評價與收聽數據上存在的矛盾。
5 將數據解析變得故事化
市場研究員一直習慣于讓研究本身來為之正辭。用數據,數字及統計的形式來說話。然而這種方法已經不再具有效率性了(可能在以前它的確有效)。如今,洞察專家必須通過故事化的敘述來傳達他們的研究:一項研究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產生了如何的影響,進而在此基礎之上解答商業疑難并提供克服商業挑戰的方案。
市場研究人員需要成為像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一樣偉大的講述者,可以通過將MacAir放在一個信封里來體現它有多簿;又或者如格爾(AlGore美國前副總統)一樣,闡述氣候變化不是由數據體現,而是通過一些例證來解釋,
6 兼容移動領域
對于權威消費者來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瀏覽媒體、網上購物甚至更多活動的固定設備。國際電聯估算出在地球上的人口數量幾乎等同于手機數量,同時經濟學家(Economist)預測在未來5年內,世界上60%的人會有自己的一臺智能手機。于此,具有移動性一定也會成為市場調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兼容移動領域的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與消費者時刻保持聯系,獲得“當下時刻”的機會來收集真實數據和諸如圖片或視頻等多媒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