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安全第一,賺錢第二
在可預見的未來,無人駕駛會跟現在的機器人產業一樣,出現各種情況的資本密集涌入,然后一個個巨大的泡沫,色彩斑斕,某個時間節點相繼破裂。事實上,互聯網、團購、電商、機器人都曾是一些非常有前景的朝陽行業,但幾乎全部走了一條泡沫之路,當大家都沉醉于資本運作之時,卻忘了技術的同步發展,好好的產業常常就這樣被金錢掐住了脖子,而這種情況在中國更加普遍,鑒于無人駕駛的特殊性,筆者建議中國企業就不要來添亂了。
之所以不希望中國企業參與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實在是對于眼下中國社會急功近利的心態感到悲哀,更何況,無人駕駛的核心問題在于安全問題。
其實,無人駕駛技術本身正處于悖論之中,這項技術誕生的初衷就是要解決安全問題,據統計中國有95%的交通事故來自于司機的疏忽,或醉酒駕車,或疲勞駕駛、或發短信,或摸女秘書的手等等。藍圖中的無人駕駛技術可以毫無死角地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一套冰冷的程序是不會去喝酒,也不會有任何情感,它只會按照套路地完成各種行駛動作。但顯然,目前程式的適應力還遠比不上人類大腦,事實上,奧迪A7在拉斯維加斯的展示不僅僅是在作秀,而是在收集經驗。機器控制汽車相對人來說,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足夠的數據量,單就紅燈停、綠燈行,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需要幾年的數據積累,程序員必須要確保無人駕駛的汽車能認識紐約、北京等大城市的交通燈,也要讓其識別出鐵嶺和莫爾道嘎的簡陋設施,至于其他一些更復雜的路況所需要的數據就更加難以估量,比如中國的馬路上有特權車,無人駕駛必須清楚眼前的車輛,是局長的,還是市場的,又或者黨委書記的,才不至于突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