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否有新價值產生?通常一次渠道創新,從外人來看,給我們帶來的是組織結構的調整、利益的再分配,但是很多人在創新初期都不能確定這種變革到底符不符合組織存在的基本意義?事實上,不是所有形式的改變都能稱為創新,其中最容易讓人們誤以為是渠道創新的方式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一塊蛋糕沒有被做大,而只是停留在是你多一些,還是我少一些的層面上。這種不帶來新價值誕生的“渠道創新”,是反人性的組織活動。早年郵政系統一統天下的年代,私人的快遞業務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起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快遞人員不僅僅是扮演郵遞員的角色,提供將信送到每一個手中的服務而收費,同時他在送信的過程中,還提供了同步收寄包裹的有償服務,往返都不落空,這里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渠道創新,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新價值產生的過程;
2、是否有成本的下降或減少?一次渠道創新如果沒有新價值的誕生,那我們要回頭去檢視這個過程,有沒有因為渠道改革,原有的運營成本產生了下降?在“印度電子集市市場”,政府通過網絡給農民提供各類供銷信息和種植指導,并引導農民按糧食的種類分類銷售給種子公司可以獲取更高的收益,而種子公司也就不必再通過機器對收回的糧食進行再分類,減少了一道作業工序,雖然在回收問題上提高一些成本,但總體的運營成本降低了。
3、是否提供了消費者認可的、新的消費體驗?網絡渠道的誕生,從表面看是剔除了中間環節,降低了運營成本,但是從根子上,確實是因為提供了消費者認可的、新的消費體驗。從“走斷鞋跟”到“沒人上街不等于沒人逛街”,足不出戶的購物體驗,只有在真正實現了所見即所得和售后服務有保證這兩個根本性的前提下,才被廣大消費人群所接受。只有符合人性的消費體驗,才是渠道創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