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底,農業部等9部門發布了《關于認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第一批)的通知》,第一批62個名單中共有6個產茶區入選。該通知還要求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規劃綱要》,立足資源特色,加大資金投入,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興旺,推動品牌強農,帶動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國,也是茶園面積增速最快的國家
中國擁有3000多年的飲茶歷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種植國,也是茶園面積增速最快的國家,2016年茶園面積290.20萬公頃,比2000年增加181萬公頃,據測算2017年的茶園面積在310.13萬公頃左右,2000-2017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4%。
由于茶園面積增加及科技進步使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世界茶葉產量穩步增長。截至2017年前8個月,茶葉產量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中國、印度、肯尼亞、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國。
從我國茶葉2000年的產量變化情況來看,整體保持逐年增長的態勢,2016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241.0萬噸,2017的產量在255.7萬噸左右,2000-2017年我國茶葉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0%。
2017年茶葉出口或突破35萬噸,摩洛哥是最大出口目的國,綠茶占絕對比例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我國茶葉出口數量近年來波動較小,整體保持在30-33萬噸之間。2017年截至11月,我國茶葉的出口量達到32.2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8.25%。預計全年出口量將超過35萬噸,達到近年來的最大值。
從我國茶葉的出口國別來看,2017年前10個月,我國茶葉的首要出口國未摩洛哥,2017出口量累計達到62315噸。此外,銷往烏茲別克斯坦、加納、毛里塔尼亞、美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德國、日本、香港等國的銷量均在萬噸以上。
從我國茶葉的出口種類來看,2017年前10個月,出口數量最大的已然是綠茶,達到24.10萬噸。其次是紅茶、烏龍茶、茉莉花茶和普洱茶。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口茶葉,仍以散裝,原材料供給為主,產品附加值較低。
我國茶企業眾多,但尚無一千億級大品牌,中國茶葉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我國茶葉企業眾多,但尚無一千億級大品牌,中國茶葉品牌影響力有待提升。
日前,中國茶葉研究所《中國茶葉》雜志、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等權威機構,持續開展公益性課題——“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專項研究2017年的數據正式發布。本次評估數據顯示,獲得有效評估的128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品牌總價值為293.22億元,平均品牌價值為2.92億元,其中,吳裕泰品牌價值為14.73億元,是本次評估中品牌價值最高且也是唯一超過10億元的品牌。高品牌價值的有效評估品牌占比極少,處于低品牌價值的品牌數量占絕對比例。這說明,中國多數茶葉企業規模不大,品牌價值低。
我國茶葉企業之所以難以做大做強,這與我國茶葉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關。當前我國仍存在茶葉單產低、勞動效率低、組織化程度低、茶葉的標準化程度低、集中程度低等問題,且我國未建立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等。中國茶葉品牌的建設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