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經濟調整轉型的邏輯沒變,所以邏輯沒有變的理由,因為真正有力度的"三去"是2016年才剛剛開始,2017年還在繼續。而且從經驗來看,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又是正處在轉軌中的大國,調整要真正到位,資產負債要處理完畢,沒有2-3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
PPI的由負轉正才剛剛開始,真正企穩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民營投資占總投資60%,2016年民營投資增長僅3%,投資預期不看好。貨幣政策還未回歸常態。
根據多年來房地產市場波動對中國經濟嚴重干擾程度的分析,可以說在全社會能不能基本形成房地產市場是以消費品為導向而不是以資產市場為導向這一局面,這是本輪經濟調整與轉型基本成功的重要標志。
在2017-2019年的未來二三年M2降到10.5%甚至更低的水平,而這時經濟運行正保持基本正常的運行,這說明貨幣基本回歸了常態。
這意味著當貨幣供應回歸常態,經濟仍能正常運行時,隱含的過去遺留下的過剩產能、高庫存以及相應的杠桿率風險已逐步得到釋放。
僵尸企業逐步得到解決,在紅色政策上沒有必要再繼續過去那樣寬松的貨幣供應來平衡,來掩蓋經濟增長與金融風險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