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聯網全球擴張,規模持續增長
物聯網正處于持續增長階段,一個全球化的智能互聯時代已經到來。根據預測,未來五年國內物聯網市場將從2016年的930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20年的18300億元,整體規模將以倍數增加。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物聯網市場的總投入為7369億美元,而到2020年該數字將達到1289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02%。未來幾年,物聯網將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擴張。
2016年-2020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增長情況

全球物聯網市場投入處于持續增長階段

作為物聯網軟件和數據傳輸的載體,2016 年全球物聯網安裝設備已達到148.66億臺,而五年后全球設備數量將超過300億臺,年復合增長率達 20.2%。而根據預計,2020年世界總人口將處于73億和85億人的區間,如果以70%的互聯網滲透率計算,2020年全球互聯網人數范圍將在51億和60億之間。
從數據終端數量來看,如果把用戶比作互聯網時代數據產生的終端,那么到 2020年物聯網的終端數將是互聯網的五倍以上。未來物聯網所產生的數據也將在量級上大幅超過互聯網。而相比單純的互聯網用戶行為,物聯網傳感器分布在生活和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其所產生的數據將更為具體。
全球物聯網設備將超過300 億臺

2、三大因素推動物聯網持續升級
傳感器成本的下降使物聯網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傳感器是物聯網感知層的設備,包括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麥克風等等。據統計,2015 年全球對傳感器的投入占對物聯網總投入的四分之一,而到2020年,對傳感器方面的投入將突破3151億美元,遠超其他技術。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底層配件,是支撐整個物聯網運行的關鍵設備,投入量越大意味著未來可獲取的數據越多。而對于物聯網運營商而言,大規模投入傳感器的基礎仍在于其成本的持續下降。
傳感器仍將是未來幾年物聯網投入的重點方向

3、模式到技術的升級:由簡單互聯到智能物聯網
早期物聯網應用重在前端設備信息化和模式創新。物聯網發展的早期,市場主要以概念和模式的場景化應用為主,早在 2005 年國內就出現了比較成熟的智能家居概念,而后物聯概念的應用也拓展到了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使得可穿戴設備成為了在用戶端最早實現直接應用的物聯網場景。這些產品面世之初的主要功能聚焦于前端設備數據的聯網呈現和簡單控制,比如智能家居可以實現用戶回家自動開燈、根據室溫和預先設臵打開空調、自動磨咖啡等操作,而 Fuelband 智能腕帶、Jawbone Up 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加速度計、光學心率監測、生物電阻抗傳感、GPS 定位、皮電反應傳感裝臵等對用戶的運動情況和健康狀況做出記錄和評估,并與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連接進行數據的分析、管理、顯示等應用。
70%以上的用戶因為追蹤數據而使用可穿戴設備

不僅是新零售,從場景走向技術滲透,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行業具備了由物物簡單互聯擴充到龐大智能網絡的可能。NB-IoT 技術的發展使得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對于能耗低、覆蓋廣的通信需求將得到滿足,可穿戴設備擁有更廣的接入空間;智能駕駛因 5G 等技術升級有望實現真正商業應用落地,從而進一步擴充了車聯網的內含,從單車的智能駕駛、停車,到車與人、車與道路的交互,包括建立于其之上的智能運輸、智能交通也將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而二維碼技術的普及和低功耗技術的發展將使得更多的長尾物品進入共享經濟的范疇,社會資產的整體資源利用率將因此而得到快速提升,而萬物連接下碎片化的數據也將因此得到整合。可以說,技術的繁榮將使得物聯網的應用從量變轉化到質變,未來的個人衣食住行、城市運營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融入物聯網,互聯網讓信息實現了全球化,而物聯網則將引領者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