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每年癌癥患病總數將達660萬,死亡總數將達300萬左右。中國癌癥平均生存率為31%,而美國的生存率則遠遠超過中國,為66%。不斷上升的重大疾病患病人數、中國醫療資源的稀缺、醫療綜合水平的滯后及國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出國接受更先進和高端的醫療服務。有數據顯示,2017年海外醫療市場規模突破10億。在這樣的趨勢下,專門為患者提供簽證、安排醫療機構、翻譯等一系列海外醫療服務的企業得以快速發展。
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7年第三季度海外醫療市場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戶調研,分析討論海外醫療市場發展態勢。
我國醫療服務支出2017年將超47000億元
作為人口第一大國,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加上"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隨之而來的龐大醫療需求促使我國醫療服務支出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13年我國醫療服務支出為23148億元,預計2017年將倍增至47325億元,到了2018年將突破5700億元,增長率達20.7%。而我國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卻難以滿足不斷上升的醫療需求,醫療服務供需矛盾使"看病難"的現象愈發明顯。
預計2017年海外就醫患者數量將達到8809萬人
在全球化進程加速的背景下,人們對海外資源接納程度顯著提升,使海外就醫成為滿足國民醫療需求的最佳補充形式,為海外醫療市場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2016年海外就醫患者數達到7845萬人,預計2018年將達到1億人。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識的增加,海外醫療的用戶群體已逐漸輻射至大眾階層,除了治療復雜疾病外,海外醫療在防癌體檢方面也頗具優勢,使出國旅游順便體檢逐漸成為"潮流"。
海外醫療企業融資情況
除高昂的費用外,簽證、翻譯、住宿及與專業的醫療機構對接等手續的繁瑣程度同樣困擾著需要出境治病的患者。不斷擴大的海外就醫需求促使提供專業海外醫療服務的企業快速發展,獲得資本的加持。海外醫療企業的融資大多集中于2016年,其中攜康長榮、翳安健康、春雨國際、就醫160和康安途均獲得千萬級別的融資,融資輪次最高的為就醫160于2016年11月獲得的C1輪融資;2017年2月,好醫友獲得來自漢鼎宇佑集團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成為2017年海外醫療行業最大金額的融資;5月份,麻省醫療國際獲得由復星同浩資本7500萬元的B輪融資。
75%患者認為海外醫療更專業和先進
雖然海外醫療價格昂貴,使不少國內患者望而卻步,但是與國內醫療水平相比,更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藥物,更優越的環境和服務以及對復雜疾病高治愈率的口碑仍舊吸引有經濟能力的國人選擇出國接受治療。調查數據顯示,75%的受訪者認為海外醫療更專業和先進,68%的患者由于病情嚴重,國內醫院無法治療而選擇出國接受更專業的診治。
海外醫療項目構成:重癥疾病治療近四成
在海外醫療項目構成中,占比最多的前三項為復雜疾病治療、體檢和醫美整容,分別占39.7%、22.4%和15.4%。隨著外海醫療市場的不斷發展,對于不同的醫療需求,往往有與之對應的海外醫療目的地供患者選擇,如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擅長癌癥、心臟病等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治療;日本的防癌體檢精準度更高;韓國擅長醫美整容;美國和泰國則在輔助生殖上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