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場調查公司收集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中國的制造業占全球比重從不到2%,達到現在的約25%。這么大的經濟體,卻在2011年左右,開始遭遇變化——中國的人工成本從不到美國的3%,發展到超過美國的20%。中國在30年之內,急速完成了制造業的發展,但現在,僅僅是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就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太多沒想到的問題。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企業家都不想再干下去了,很多企業家在以創新的手段,抵抗企業的下滑,而很多的企業員工,都離開了企業。
2016年,在東部制造業大省廣東和中部地區的制造業大省湖北,對1208家企業的11220名員工進行了調查。其中2016年,廣東省受調查的企業為573家,湖北受調查的企業為585家。調查的員工數量為廣東5000人,湖北4114人,總計9103人。所調查的區域,覆蓋廣東90%的制造業產值和86%的制造業就業人口,湖北89%的制造業產值,和90%的制造業就業。制造企業利潤率5年下降46.8%
2016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從利潤率來看,2015年受訪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3.3%。但在2011年,中國制造企業的平均利潤還有6.2%,相比今天而言,企業利潤率下降了46.8%。
在這3.3%的企業利潤率中,企業的分化情況也非常嚴重。2015年,有25%的企業利潤率接近于0,有19.8%的企業出現虧損,另一方面,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利潤率超過了7%,而有一半的企業利潤率卻達不到在2.5%。
而從企業類型來看,市場化企業的經濟活力更高。調查顯示:其中民營企業的利潤率為3.9%,遠高于國有企業的2.2%和外資企業的2.1%。從虧損率來看,民營企業的虧損面為18%,低于國有企業的26%和外資企業的21%。
受訪企業的員工工資在2015年經歷了大幅增長。2015年,廣東制造企業新進員工的實際工資增長了14.5%。對于工作兩年以上的員工而言,廣東制造業員工的實際工資在2014年-2015年增長了8.3%,高于2013年-2014年增長的5.8%。程虹表示,從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的工資上漲趨勢還沒看到停止的跡象。
調查發現,雖然工資持續增長,但其占總成本的比重一直控制在較低的18%之內。程虹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企業加大了技術、研發等投資,降低了人力成本的相對比重。二是企業采取了各種方法,減少為員工繳納社保,而員工希望遠期的社保回報能夠變做當下的工資收入,因而也十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