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營銷 體驗營銷通過看(See)、聽(Hear)、用(Use)、參與(Participate)的手段,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重新定義、設計的一種思考方式的營銷方法。這種思考方式突破傳統上“理性消費者”的假設,認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后的體驗才是購買行為與品牌經營的關鍵。比如當咖啡被當成“貨物”販賣時,一磅賣300元;當咖啡被包裝為商品時,一杯就可以賣25元;當其加入了服務,在咖啡店中販賣,一杯最小要35~100元;但如能讓顧客體驗咖啡的香醇與生活方式,一杯就可以賣到150元甚至好幾百元。星巴克(Starbucks)真正的利潤所在就是“體驗”。在伯爾尼 H. 施密特博士(Bernd H.Schmitt)所提出的理論中,營銷工作就是通過各種媒介,包括溝通(廣告為其之一)、識別、產品、共同建立品牌、環境、網站和消費者,刺激消費者的感官和情感,引發消費者的思考、聯想,并使其行動和體驗,并通過消費體驗,不斷地傳遞品牌或產品的好處。 體驗營銷的產生(apperance of experience marketing) 體驗營銷是1998年美國戰略地平線LLP公司的兩位創始人B-josephpineⅡ和JamesHgilmore提出的。他們對體驗營銷的定義是:“從消費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理念!彼麄冋J為,消費者消費時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消費者在消費前,消費中和消費后的體驗,是研究消費者行為與企業品牌經營的關鍵。為什么體驗營銷在我國傳播會如此之快呢?這與我國體驗消費趨勢有關,而并非偶然,原因歸納有以下幾點: 1. 物質文明進步和消費者生活水平提高 伴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需求也在不斷升級。在農業社會,人們追求的是溫飽的基本滿足;在工業社會,生活水準由物質產品數量來衡量;在后工業社會,人們更加關心生活的質量,關心自己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獲得的滿足程度。而體驗可以說正是代表這種滿足程度的經濟提供物?梢,人們的消費需求從實用層次轉向體驗層次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2. 產品和服務的同質化趨向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技術傳播速度加快,行業內提供的商品和服務越來越趨同。正是因為商品和服務的趨同抹殺了商品和服務給人們帶來的個性化,獨特性的感受和體驗,體驗才顯得如此珍貴。 3.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 現代人們接觸到的許多體驗,如互聯游戲、網上聊天、虛擬社區等都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而滿足人們體驗需求的。網絡空間與生俱來就是一個提供體驗的好地方,相信在未來幾年里,信息技術內的電腦,電器和電信及生物技術的不斷融合,提供給人體驗的空間將更加廣闊。基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沒有理由不期盼和要求更多的體驗。 4. 先進企業對人們消費觀念的引導和示范 許多體驗性消費是由少數先進企業首先引導和示范的。例如,在索尼公司推出隨身聽之前,消費者并沒有想到收聽音樂會如此方便;在蘋果公司制造出個人電腦之前,消費者不曾期望自己能夠用上如此神奇的機器。先進企業是如此深挖人們心中沒有表達出來的潛在需求。以至于消費者對于他們生產出來的新產品非常偏好。